激活大学生党员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路径分析

作者:针灸骨伤系 时间:2023-05-26 点击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我们要用好大学生党员这一党和高等院校培育的优秀青年人才群体,需要深刻理解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即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有助于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乡村振兴为广大大学生党员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促进乡村振兴和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联通发展。具体而言,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协同发力。

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三农”情怀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培养一批“一懂两爱”的具有“三农”情怀的人才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应将“三农”情怀的培养目标融入大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之中,培养更多“一懂两爱”的有为大学生党员。一方面,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其正确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前发展阶段的特殊历史和现实意义,强化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理解,提升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搭建培养路径与平台,开展培养“三农”情怀的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线上短视频拍摄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不同形式,强化“一懂两爱”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投身“三农”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

强化大学生党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担当精神

当前,农村发展相对缓慢是制约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青年人才的回乡意愿越来越低,乡村人才大量流失。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不竭人才动力。

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应从以下两方面强化大学生党员投身乡村振兴大业的担当精神:一方面,要强化乡村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本土人才具有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文化体验和情感认知的优势,是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强化乡村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家乡发展尽心效力,当好乡村振兴的先行者,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乡村人才回流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思想教育,鼓励其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积极投身乡村创业,发扬担当精神,敢作敢为,争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时代先行者。

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本领

大学生党建工作应紧跟乡村振兴的时代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纳入工作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助推大学生党员本领提升。首先,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发掘和整合各项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功能,提升全体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使其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次,着力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创业创新课程设计,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兴趣,推动大学生党员利用自身知识优势和创新创业成果在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中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大学生党员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课题走进乡村和群众中,根植于地方实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应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活动,积极开拓思维,在活动过程中着力增强本领、提高实践能力。

推动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合共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是有效发挥高校立德树人功能、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战斗堡垒。积极探索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合共建,既能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实践平台,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具体来说:要创新组织形式,建立联合党支部。探索“农民—学生”支部对支部的共建模式,充分调动共建积极性,设立共建负责人,成立共建小组,定期开展交流指导活动,建立大学生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常态化机制。要确立共建主题,确保共建实效。充分调研乡村具体情况及发展特色,并确立共建主题,围绕共建主题以解决当前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鼓励大学生党员进行乡村振兴专题研究,推动提升共建实效。要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宣传交流。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增进农民与大学生党员的沟通交流,为支部共建增添活力,同时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共建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2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灸骨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