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坚持内涵发展道路,强化四个导向机制
1.坚持“课证融合”导向。要坚持教学内容与相应专业岗位执业资格考试高度对接,着力培养执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具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各类执业资洛证的比率和从医的准入实力。中医类专业要加强技能操作教学,医学类专业要加强理论记忆教学,并作为期中竞赛内容,抓常、抓长,抓实,对优胜学生给予奖励。去年,学校对“课证融合” 教学及执业资格通过率进行了全面“诊改”,各涉教涉学“执”考部门均进行了教学反思与整改,都门领导也上台做了表态发言。今年,要根据学生获取各类执业资格证的比率,来对各系(部、院)教学工作的进行评价和奖罚。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超过国家平均分数线以上的系(都, 院)及有关人员,予以奖励,低于国家平均分数线以下的系(部,院)及有关人员,扣发绩效工资。
2.坚持知识和技能竞赛导向。要把师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作为常态,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的导向作用,既要开展好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比赛和教学观摩、说课比赛,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又要组织好学生在参加各系(部、 院)学校技能竟赛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去年,为扩大教师技能竞赛的参与面,学校将参加校级竞赛的人员由部门推荐改为随机派取,医学类专业临床课程采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标准,护理专业临床课程采用一附院临床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标准, 竞赛难度逐年增大,竟赛水平逐年提高,使教学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课证融通”更加彰显。今年将按照专任教师比例确定名额的办法,随机抽取各系(部,院)参赛人员,确保达到人人参与,全体提高的目的。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国家级比赛,比赛规定的时间正好是一节课。 去年我校首次组织参加,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究其原因,一是选题不好,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恰当:二是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三是教学效果评价不足。今年,要及早行动,前期要积极开展示范课观摩,邀请专家做好培训。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能力比赛,选拔优胜者去参加国家级培训和竞赛,争取在竞赛中冲出河南进入国赛, 取得好的名次。
3.坚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导向。教育质量是当前经济社会质量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这种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对持续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学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并成立了质改领导小组,设立了质改办公室,开展了基础性的工作。今年,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校园建设,实质性的推动55821工程,尽快改变学校的治理形态和教学形态,使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早进入全方位、全要素、制度化、常态化中,形成学校自身的“免疫与修复”系统,实现履行主体责任、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内涵发展的目的。
4.发挥1+X证书制度导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这些政策,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做好做强优势专业。一方面,各系(部、院)要按照“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做好专业增量优化工作,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增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管理、妇幼卫生、老年服务与管理及家政类专业;另一方面,要做好品牌专业优化工作。今年,我们要在搞好临床医学专业在校3年理论学习的同时,依托一、二附院培训基地,对应往届毕业生进行为期2年的规培,深入推行"3+2"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医类专业要牢牢把握已有师资、资源等办学优势,求强求新,充分利用仲景故里的天时地利,推行“现代学徒制”,办出我校特色。护理专业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求,努力构建全方位(包括专科护理、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口腔、助产等与行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要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索“大师工作室”、“校中院”等模式,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特色。各专业都要扎实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育婴师和美容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创业的本领,提升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优化四个育人途径
1.实习与就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实习医院的管理和考评,优化结构布局,在现有的实习医院中要尽快遴选一批基础设施好、带教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实习医院作为我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合作。为深入推进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可确定一批优秀的实习基地作为我校教师的临床实践基地,定期派送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协助医院指导学生实习。可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质量监控、课程体系改革、学生考核等方面广泛吸纳他们的意见,实现教学工作与临床需求的无缝对接。
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做好学校与企业间的双向互动,实现学生、企业与学校的三方共赢。在这方面,护理系、药学系、中医系已经分别和北京304医院、郑州颐和医院、南阳隆泰仁医药有限公司、河南三统农业、河南万正远洋管理有限公司、南阳金地艾叶公司等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并全面实施,要花气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各系(部、院)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依托合作企业的优势,继续深化“订单培养”力度。教务处和就业指导中心要发挥好桥梁作用,配合系(部、院)积极选拔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
2.“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我校有三所直属附属医院,有着天然的“校院一体”,“产教融合”优越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产业先进技术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将产业科学管理元素融入教学管理和评价;将产业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我们要与先进企业联合,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如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除利用好二附院资源外,可尝试与南石医院采用“校院共育人才”机制,促进“教学、资源、队伍、就业、育人”一体化,探索全方位、全过程融合的联合培养办学模式。中医养生保健、眼视光、药品生产技术、中医肯伤等专业,也要积极与企业合作, 探索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双主体,双身份、双场所、双协议”特征),努力建立“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入校即入厂”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3.国际交流合作。我校现有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领或涉及医、药、护、技。下一步要在继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学生出国深造、高端就业的绿色通道。要依托仲景故里地城优势,实施仲景文化国际化战略, 一方面以留学生招生工作为平台,开设留学生班,开展夏令营、规期研修班等活动,可洽谈菲律实伊密里政学院、 美国哈森大学、韩国济州观光大学、日本大版洋庆教育集团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我校学习中医、针灸推拿。另一方面,以仲景文化助推河南“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和“留学河南计划”,可考虑在海外设立分校,开办中医学及针灸推拿专业,提升河南在国际间的知名度,弘扬“仲景文化”,提升我校文化软实力。
4.能力考核。近几年,我校在学生技能考核中,实施了课程考核、实习前综合技能强化训练考核、实习中期考核、毕业综合考核“四考核”体系,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今年,要从两个方面完善“四考核”体系,一是在进行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综合技能考核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专业的学生,要利用临床系已建成的医学模拟中心,按照助理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形式,实施多站点考核;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利用手机完成在 实习医院的中期考核,杜绝替考与作弊发生。去年学校以临床系医学模拟中心为平台,成立了SP 实训中心,制定了SP培训方案,举办首期SP培训班,已有15名学员全部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了由我校教师培训中心颁发的合格证书。我校在SP方面的努力工作,引起了上级领导、全国SP指教协会的关注。在省卫健委组织的全省SP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省卫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基地,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SP培训工作。目前,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和针灸骨伤系已经实现了SP在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他系(部、院)可借鉴他们的经验,争取今年能够实现SP在实践教学和各类技能考核中的广泛应用。